攀缘心不怕天不怕地,就怕这件事

随着年龄慢慢地增长,我们开始去思惟生死的问题,古人说的“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我们想到:好不容易得到了人身,又遇到了佛法,不能够只是积聚善业,不可以只有这样,应该要彻底解决生死轮回的问题。当我们严肃地面对人生的生与死,这时候就开始修学智慧,就在无明的心中,点亮一道光明--智慧就是一种光明,也就是看清生命的真相。当然生命的真相很广,本经(《楞严经》)最重要的观念就是:你要看清生命的真相,重点是要看清你内心的真相! 首先,本经所要对治的就是“攀缘心”。这个攀缘心为何要消灭它呢?因为它会带给我们忧愁苦恼;第二个,它能引生生死的业力。有这两个过患。其次,本经(《楞严经》)对治攀缘心的方法非常巧妙,
攀缘心不怕天不怕地,就怕这件事

不是爱‘争’才会赢,而是善业让你赢。(这个道理很深!)

忏公师父有个方法,他把人生分两块:五十五岁以前,跟五十五岁以后。他认为一个人到五十五岁,你的人生的因缘也就是这么回事了,能够进步有限,你就开始要加强无分别,人开始要收了。人哪,收尾收得好,比起步好更重要,尤其净土宗很强调收尾,收心。你到五十五岁你再不收心,你这辈子就收不起来了。你心不收,你业力就收不起来,这两个是一体的。你还在攀缘,你的业力就跟着你活动。 我们一个人要面对生活,对不对?但是我们要处理生命。生活是一时的,我们让今生活得好一点,这个是有需要,身安道隆嘛。但是你也要考虑生命的问题,轮回问题。你今生不解决,那么什么时候是个头呢?所以按忏公师父的规划,五十五岁前,重视生活;五十五岁以后,开始处理生命的问题。我觉得从
不是爱‘争’才会赢,而是善业让你赢。(这个道理很深!)

净界法师:断烦恼最好的方法。

断烦恼最好的方法是“无住”,你后面才能够“生心”嘛! 我们这一念心有很多的感受、想法,但是你可以有三种选择: 第一个,选择住在感受跟想法--生死凡夫,那未来有无量无边的生死等着你; 第二个,把灰尘全部弄干净--小乘行者; 第三个,不要去管灰尘,只要不随妄转,安住在虚空--这是大乘行者。 三种选择,有三种不同的结果。你不要去管妄想,只要正念真如,妄想自然消失,因为它没有自性。大乘佛法是用“真实的心性”来感化、升华烦恼;是用真实来改变虚妄,用“改变”的方式,而不是用“断灭”的方式,这一点大家要好好体会! 感受跟想法,因为是继承过去生的业力,所以佛陀告诉我们:不是去断除感受跟想法,因为你也做不到。你说:“我从现在开始,不要有任
净界法师:断烦恼最好的方法。

净界法师:我希望大家尽早参透这个道理,外境永远没有对错!(参不透,就继续流转)

为什么无生呢?因为它因缘生,所以它无生。那是因为你有这个业力,所以你跟这个外境碰撞的时候,就创造一个假相的味道;当你把这个福报弄尽的时候,这个味道就消失了。其实,你吃东西很香,你不要以为那个东西真的很香,你不要这样想。那是因为你有福报。一个菩萨要知道,你把吃的福报花完的时候,你吃什么东西都不香了。你试试看,什么东西都不香了。 这个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你要把它参透,你才知道怎么修行。你要是一天到晚心外求法,说,哦,这个东西真的能够产生香气。那你就完了。你一天到晚心外求法,你一辈子找不到你的家,你没办法回家的。为什么说我们今天遇到一个外境,你透过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就能够把它转成如来藏妙真如性?家在哪里?每一个法都是
净界法师:我希望大家尽早参透这个道理,外境永远没有对错!(参不透,就继续流转)

楞严咒全文读诵 (超大字体)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 (三称)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 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刹 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 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一众生未成佛 终不于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 希更审除微细惑 令我早登无上觉 于十方界坐道场 舜若多性可销亡 烁迦罗心无动转   南无常住十方佛 南无常住十方法 南无常住十方僧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佛顶首楞严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金刚藏菩萨   尔时世尊。从肉髻中。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有化如来。坐宝华中。顶放十道。百宝光明。一一光明。皆遍示现。十恒河沙。
楞严咒全文读诵 (超大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