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普贤三疑

来看普贤菩萨的三个疑问。他的三疑是什么?请各位一定要懂,这是今天很重要的重点。 第一疑问,既然一切都是幻,身心也是幻,修行这件事也是幻,难道我们要以幻修幻吗? 第二问,也是从幻出现,既然这个幻,最后还是灭,所以众生起于幻心,最后还是要归于幻灭,因为它本来就没有,起于没有,最后当然归于没有。所以真如的翻译,真如是最后大家公认说,不然的话,以后就用真如。真如就是自性的显现,它本来的翻译叫本无,可是我们大德很慈悲,怕翻译成本无,大家会从无去想,所以最后就翻译一个,留下一个很大就像摩诃,摩诃翻译成大,就有一个小,般若把它翻译成智慧,你就会想到聪明才智。 所以自性本无,如果翻译成本无,你就会想有的那一个,你就会对治,干脆把他翻译叫
重要的普贤三疑

佛说有三个层次,你要脱落掉

如果修行还有渐次的话,注意!佛性没有渐次,是顿悟,可是你已经顿悟到见地,有佛性,这不用修,可是你的观念要一个一个脱落,一个一个脱落的话,佛陀说有三个层次,你要脱落掉。 既然这个是幻化,我有一个知道要远离幻化的这个心,第一个要放下,第一遣。第二遣要远离幻化的这件事,也要放下。第三遣要放下远离幻化的这个,你再放下,三个遣。 所以总归一句话,这三遣,遣到什么?最后一个结论是什么?因为无所遣,无所离。什么叫做无所离?没有东西让我离的那个见地。
佛说有三个层次,你要脱落掉

四大假合分离的时候

法师说: 我要跟各位讲,四大假合要分离的时候,所有你这辈子第8意产生第六第七的意识的所有第六意识的分别,第七意识的我执,全部在阿赖耶里面,像演电影一样的记忆,出部出现一次,这一次里面,中间有快乐的,有痛苦的,有忏悔的,有要救赎的,有对不起人的,有很对得起人的,有人还没有来报恩的,有些要报仇的,有些必须要去报恩的,还没有报的,有些该道歉还没有道歉的,所有这一切,像演电影一般的出来,你只要停留在那一点,你的灵识,就去那一点投胎,去再换一个身体,这叫六道轮回。各位不要怀疑,这个科学已经有所证明了,这个不要怀疑。去那边做什么,跟过去生中有缘还没有了的,再形成不同的剧本而来,再形成不同的剧本而来,所以所有一切的剧本,我们自己自作、
四大假合分离的时候

远离遍计执:我们给自己编织了一张大网,把自己困在了里面

遍计执,是唯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又称遍计所执性,是唯识学中的第二个自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是指我们对事物的错误认知,即把相对的、因缘和合的现象当作是恒常不变、独立存在的实体。这种认知源于我们的无明与执著,认为事物有其固有的本质,就如同将绳子误认为蛇一样,是一种错觉。简单来说,遍计所执性就是我们心中的虚妄执着,是对事物真实性质的误解和歪曲。 用更通俗的话来解释“遍计执”,就是说我们常常会把一些其实并不真实存在,或者只是我们自己心里想象出来的东西,当成是实实在在、确凿无疑的事情,并且对此深信不疑,紧紧抓着不放。 比如说,有时候我们会因为别人的一句无心之言,就心里不舒服,觉得对方是在针对自己,或者是在贬低自己。但实际上
远离遍计执:我们给自己编织了一张大网,把自己困在了里面

佛陀为我们开了两副修学空性的药

佛陀开了两帖修学空性的药: 第一个,修学无常观的“灭色取空”先治爱取的病。修行跟治病是一个道理,重者先治。佛陀先对治爱取,佛陀开了一帖药,叫无常观,就是你要观察你所贪爱的财色名。所有的这些你贪爱的境界,是无常变化的,它可不是稳定的,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这表示什么?这表示我们的心会受到伤害,因为这严重地违背我们内心的期待,我们的期待是要稳定的。所以无常故苦。 接着从痛苦当中我们知道苦即无我,哦,原来我们不能主宰人生。如果你可以主宰人生,你怎么会给自己创造痛苦呢?可见人生我们说了不算,是业力说了算。所以,从无常而推论到人生是痛苦,从痛苦当中我们知道,原来我们没有主宰权。那么,无常故苦,苦即无我,最后无我故空,就证得我空的真理
佛陀为我们开了两副修学空性的药

仅淫心一动,福报已消,果报惨烈不能不知

邪淫极大地损耗了个人的阴德和福报。印祖说:“行邪淫者,是以人身行畜生事。报终命尽,先堕地狱饿鬼,后生畜生道中。千万亿劫,不能出离。” 在生时,“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因邪心、手淫所带来的恶果,更是随之而至——心理灰暗自卑、百病滋生、容貌衰减、学业蹉跎、事业暗淡受阻、感情经历备尝辛酸,感召不到不如意、甚至不贞洁妻子等。 意淫也是业识的种子,总会生根开花结果,意淫不除终受其牵制,酿成恶果。意淫如不及时铲除,就会:“折尔祖宗遗下福,削尔前生修下禄,损尔悠悠好寿数,斩尔绵绵广嗣续。” 由于淫心泛滥,你祖宗留下的福荫会大打折扣;你前世修来的福禄会被削蚀;你原本应得的长寿会被损减;你本应绵延不绝的子嗣会被斩断。“折、削、损、斩”,怎
仅淫心一动,福报已消,果报惨烈不能不知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妙慧法师讲解(仅供参考)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妙慧法师讲解(仅供参考) 讲解:妙慧法师 笔录:李春城 南無释迦牟尼佛。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是由地婆诃罗翻译的一部经典,地婆诃罗的翻译,常常一部经翻译两次,比如《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他就翻译有两个版本。但是通常来说,我们要取官方翻译的版本,因为唐代官方译经,程序非常严格,有很多佛学上的宗师和开悟者组成的译经团在一起参考,字斟句酌,反复修改,直到完全契合经义。而地婆诃罗个人的翻译,多少会有一些他个人的见解在里面,所以,我们要取官方的翻译,那么就是这部《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了。此经出自《乾隆大藏经》大乘五大部单译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汉文有四译。第一是元魏菩提流支于永平元年至天平二年间(5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妙慧法师讲解(仅供参考)

以幻修幻的玄机

随喜转发 体师法语 如果你知道身心是幻,知道修行是幻你还没有完全从幻境中解脱的话,无妨以幻修幻。 可是,里面有一个玄机,你要知道一切是幻,才可以以幻修幻,如果你不了解身心也是幻,修行也是幻的话,你不可以以幻修幻。是你已经了解了还没有到究竟。 这句话就是要告诉我们,当你了解法界是什么,世界是什么的时候,你勇敢的入世界,其实你就是入法界。 你不需要离开世界,世界是幻相,没有错,可是在幻相的世界里面,你了解它是幻相,你在当下就决然入法界了,所以佛法不离世间觉。 恭录体佛法师圆觉经第七讲避免断章取义请看完整视频
以幻修幻的玄机

临终四大假合分离

法师说: 我要跟各位讲,四大假合要分离的时候,所有你这辈子第8意产生第六第七的意识的所有第六意识的分别,第七意识的我执,全部在阿赖耶里面,像演电影一样的记忆,出部出现一次,这一次里面,中间有快乐的,有痛苦的,有忏悔的,有要救赎的,有对不起人的,有很对得起人的,有人还没有来报恩的,有些要报仇的,有些必须要去报恩的,还没有报的,有些该道歉还没有道歉的,所有这一切,像演电影一般的出来,你只要停留在那一点,你的灵识,就去那一点投胎,去再换一个身体,这叫六道轮回。各位不要怀疑,这个科学已经有所证明了,这个不要怀疑。去那边做什么,跟过去生中有缘还没有了的,再形成不同的剧本而来,再形成不同的剧本而来,所以所有一切的剧本,我们自己自作、
临终四大假合分离

无色界四空天(一)——空无边处天

我们看经文。 若在舍心,舍厌成就,觉身为碍,销碍入空,如是一类,名为空处。 “若在舍心”,是指他在前面四禅的禅定当中生起的厌离苦乐的这种舍心。在舍心当中,他进一步“舍厌成就”。他厌恶色身,就观想这个色身对他的障碍如鸟在笼,就像一个鸟被关在笼子里面一样,这个鸟就飞不出去。就是说,他的心被这个色身所障碍了,所以他就诃责这个色身如病、如痈、如疽。然后“觉身为碍”,觉得这个色身是一种障碍,“销碍入空”,就把这个色身的障碍消灭了,而入于无边的虚空,这个时候叫空无边处。他就赞叹虚空的可贵,诃责色身的障碍,最后跟虚空相应,成就空无边处天,业果色消失掉。
无色界四空天(一)——空无边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