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遍计执:我们给自己编织了一张大网,把自己困在了里面


图片
遍计执,是唯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又称遍计所执性,是唯识学中的第二个自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是指我们对事物的错误认知,即把相对的、因缘和合的现象当作是恒常不变、独立存在的实体。这种认知源于我们的无明与执著,认为事物有其固有的本质,就如同将绳子误认为蛇一样,是一种错觉。简单来说,遍计所执性就是我们心中的虚妄执着,是对事物真实性质的误解和歪曲。
用更通俗的话来解释“遍计执”,就是说我们常常会把一些其实并不真实存在,或者只是我们自己心里想象出来的东西,当成是实实在在、确凿无疑的事情,并且对此深信不疑,紧紧抓着不放。
比如说,有时候我们会因为别人的一句无心之言,就心里不舒服,觉得对方是在针对自己,或者是在贬低自己。但实际上,这可能只是我们自己心里的一种过度解读和想象,对方可能并没有那个意思。但我们却因为这个“遍计执”–也就是这种过度的、不实的执着和分别–而让自己陷入烦恼和困扰之中。
再比如,我们对于某些物质或地位的追求,有时候也是基于一种“遍计执”。我们可能觉得拥有了这些东西,就能让自己更幸福、更有成就感,但实际上,这些可能都只是我们自己的幻想和执着。真正能让我们感到幸福和满足的,并不是这些外在的东西,而是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在唯识学中,遍计执被视为一种错误的认知方式,它阻碍了人们对真实世界的正确认识。人们的认知过程是通过心识的作用来实现的,而心识又具有变现万物的能力。然而,当这种变现作用被错误地运用时,就会产生遍计执的现象,导致人们对事物的错误认识和执着‌。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它其实和遍计执的理念不谋而合,都在告诉我们很多烦恼和困扰,其实都是我们自己想出来的,并不是外界真正存在的。我们往往因为自己的执念、担忧和过度的思考,给自己制造了很多不必要的烦恼。这些烦恼,其实就像是我们自己给自己编织的一张网,把自己困在了里面。
比如,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一些小事而烦恼,觉得别人对我们不好,或者觉得事情没有按照我们的预期发展。但实际上,这些烦恼往往都是我们自己内心的执着和分别心造成的。我们执着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认为它们是绝对正确的,而忽略了事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如果我们能够放下内心的执着和分别心,用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看待事物,那么很多烦恼就会自然而然地消失。唯识学强调要破除遍计执,通过正确的修行和认知方式,来认识事物的真实本质,实现内心的解脱和智慧的提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